2023年7月28日是全國第13個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的宣傳主題是“堅持早預防,加強檢測發現,規范抗病毒治療”,那么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病毒性肝炎的相關知識吧!
什么是病毒性肝炎?
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,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種全身性傳染病,最常見的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5種類型。各型別肝炎臨床癥狀相似,以乏力、食欲減退、厭油、肝功能異常為主,部分病人可出現黃疸;慢性感染者可癥狀輕微甚至沒有臨床癥狀。
病毒性肝炎主要的區別是什么呢?
首先從傳播途徑來看:甲肝和戊肝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了或喝了被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引發的,另也可經與病人日常生活接觸傳播。常在幼兒園、學校、工廠等集體單位中引起暴發流行。而乙肝和丙肝主要經母嬰傳播、血液(體液)傳播和性傳播。丁肝病毒是缺陷性病毒,往往可以與乙肝病毒重疊感染或同時感染。
從疾病預后來看:甲肝、戊肝表現為急性感染,大多數情況為無癥狀感染,通常預后良好。乙肝和丙肝病程復雜,易遷延為慢性感染,并可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,危害較大。
這5種肝炎中,甲肝、乙肝和戊肝是有疫苗可以預防的。不同的是目前甲肝疫苗、乙肝疫苗已被納入我國兒童免疫規劃疫苗中,由政府免費向大家提供接種。
怎么預防病毒性肝炎呢?
防治措施:積極預防
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,最便捷、最經濟、也最有效的措施!建議未接種或未全程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或接種史不詳的人員,尤其是高風險人群(如醫務工作者、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員、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等),盡早接種乙肝疫苗。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、托幼機構工作人員、集體生活人員等重點人群,可以根據需要接種甲肝疫苗或者戊肝疫苗。
乙肝、丙肝主要通過母嬰、血液(體液)和性接觸傳播,平常的人際接觸例如握手、擁抱不會被傳染,但是要特別注意比如手術、牙科器械、針灸針、紋身、紋眉時,器械消毒不徹底可引起乙肝和丙肝的傳播。因此預防乙肝和丙肝,首先是不能歧視患者及病毒攜帶者,正常的社交是不會感染乙肝病毒的;其次在日常診療過程中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治病,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、牙刷等。
預防甲肝和戊肝這類經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,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。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,飯前便后要洗手,不喝生水,食物要清洗干凈并徹底煮熟,集體單位要注意玩具、公共設施的衛生,定期消毒。
防治措施:加強檢測
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癥狀或易感染人群,應主動到醫療機構檢查。
甲肝和戊肝多為急性發病,如有不潔飲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觸史,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癥狀,如全身乏力、食欲減退、惡心嘔吐、腹脹、肝區不適、尿色加深等,應盡快到醫療機構就診檢查。
建議易感染人群(如有輸血、創傷性治療、共用注射器、多性伴、器官移植、使用消毒情況不明的器具文身、文眉、修腳等行為的人員,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)和肝臟生化檢查不明原因異常者,主動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乙肝和丙肝檢查,了解自身感染狀況,做到早發現、早診斷和早治療。
防治措施:規范治療
病毒性肝炎患者應遵從醫囑,進行規范化治療。
甲肝和戊肝絕大多數是急性病毒性肝炎,經及時規范治療,多數患者半年內可完全康復。
乙肝容易轉為慢性,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,但經規范的抗病毒治療,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復制,延緩和減輕肝臟損害,阻止肝硬化、肝癌及其并發癥的發生,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?;颊邞獦淞⑿判?、保持耐心,遵從醫囑、積極配合治療,并堅持定期檢查,以確保治療效果。
丙肝也容易轉為慢性,經過規范全療程的抗病毒治療,絕大多數患者可治愈。
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應避免酗酒、吸煙、不合理用藥等加重肝臟損害的行為。
相關文章推薦
-
病毒學檢驗科 2020-09-11
-
勒索病毒篇 2022-04-02
-
多名公務員因微信辦公違規被處理,案例鮮活,教訓慘痛! 2022-04-01
-
病毒防御篇 2022-04-01